来源:金融时报
本网讯记者刘凡 通讯员薛梦芳报道 近日,福建方面福建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出台通报了今年以来全省稳经济保主体等有关情况,条措并解读近日出台的施稳《关于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加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力度、住经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福建方面更大力度保就业、出台扩大有效投资、条措促进消费需求、施稳全力稳外贸稳外资、住经加强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福建方面保基本民生等八方面48条政策措施。出台
记者了解到,条措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施稳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住经主要指标增速好于全国,多数好于年度预期,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1至4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尽管受疫情影响,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快于全国、好于预期,分别比全国高4.4个、4.3个、5.2个百分点,在全国位次仍保持前列,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实施方案》对金融助企纾困提出了明确要求。据了解,今年起人民银行按照市场化方式将延期支持工具接续转化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加大政府、银行、企业、保险、担保等“几家抬”工作力度,通过信息共享、政银企对接及其他合作方式,促进政策集成和生产要素盘活,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小微企业“信用贷”和“首贷”。一是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效应,在前6期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贷款发放的基础上,做好第7期纾困专项贷款的设立工作,并优化提升支持企业的类型、具体行业、具体地区等;二是提升“银行+担保”服务能力,引导金融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见贷即担”“见担即贷”批量担保业务合作,优化尽职调查,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小微企业获得感;三是加强“金融+科技”平台建设,优化提升“金融云”平台功能,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省优化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开展常态化产融对接、实施财政金融惠企政策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受疫情影响人群的金融支持,保基本民生。据悉,前期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实施期间,全省人民银行系统提供7.6亿元激励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9.55万笔、758亿元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惠及市场主体9.03万户。本轮《实施方案》要求银行机构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提前联系企业,主动对接延期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与受困主体自主协商,对今年年底前到期的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并推动省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用好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此外,《实施方案》明确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货车司机等人群加入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对象,将货车司机贷款、商用货车消费贷款以及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纳入了延期范围。只要货车司机提出贷款延期申请,且无违约记录,具备行驶证等基础证明材料,银行就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给予延期,减轻市场主体阶段性还本付息压力。同时,方案进一步明确对延期贷款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优化受疫情影响人群的信用服务,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在减税降费方面,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加强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用好政策性融资担保,扩大普惠小微贷款规模,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合理让利实体经济。目前,留抵退税政策共涉及13个行业,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贷款规模达200亿元;1至5月,全省完成退税408亿元,涉及5.2万户市场主体,存量留抵退税集中在今年二季度完成,增量留抵退税按月全部退还,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
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参与福建省新兴产业孵化,支持资本金境内再投资扩大产业布局,发挥资本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红利,助力高端产业承接及核心技术引进。推行外国投资者赴闽投资外汇登记线上办理,推动省内银行数字化服务试点落地见效。取消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以资本金在境内进行股权投资的限制,提高企业将资本项目收入用于境内支付的灵活性。便利企业跨境融资,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支持企业以线上方式申请外债登记,有效降低企业账户开立以及相关业务办理成本。
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加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今年福建省五部门联合推出乡村振兴贷,依托金融服务云平台,借助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提供贷款风险补偿作为增信手段,推动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流动性融资服务。自3月26日上线以来,已将65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白名单”管理,实现无抵押、纯信用融资,累计放贷超6.1亿元。